創造、給予、交流的東方村落|東村 TungVillage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文章首圖

「村」,是創造與給予、是交流、是生活、是一種關係,鋪展在一段生命當中。

而位於花蓮吉安的【東村 TungVillage】,創造了一個木工與設計並存的「村落」,讓前來的人嘗試、實驗並碰撞出新的想法。

東村 TungVillage – 東邊的村子

「當我創立東村這個品牌與概念時,腦中第一個想到的是台灣的東部,而最有感覺的就是花蓮。」心地堅定地說道。

「我們邊喝茶邊聊天吧!」,等待熱水燒開的時間,我們從簡單的寒暄到慢慢的熟識彼此。在這短暫的時間內,心地與 Wade 自然散發的隨和與愜意,讓人很快得融入環境並放鬆了下來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品牌創辦人 心地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品牌創辦人 Wade

心地與 Wade 這對風格不同的情侶是【東村 TungVillage】的品牌創辦人。工作室就像是他們的成人版樹屋, 除了工作也是讓心靈休息的地方,自稱「很宅」的他們,休閒興趣是看漫畫、看劇、宅在家中,工作累了或是夜深了就會進到這個幽暗的「精神時光屋」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樓梯也是漫畫架
空間內有許多 心地&Wade 的小寶物

但他們也笑著說「偶爾還是會有戶外的運動啦,但比較像是身體的例行健康檢查。」天氣好時會去溪邊玩水、爬山健行,不會為了工作待在工作室,希望能讓自己的身心靈都能有個徹底的放鬆與休息。

其實【東村 TungVillage】這個品牌是心地在英國念碩士時的畢業製作,2015 年到訪荷蘭設計週 DDW2015,看到當地有許多藝術與社區相互合作的共生型態,如果這樣的聚落能在台灣的東部發生,到底會怎樣呢?進而有了【東村 TungVillage】這個想法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門口告示牌

而在畢業回到台灣後心地花了一些時間訪問花東在地藝術家、台南社區營造組織,詢問了如果有【東村 TungVillage】這樣的角色存在於花蓮,他們是否願意合作甚至進一步的駐村創作,在多方的評估後也讓【東村 TungVillage】落腳於花蓮這塊土地上。

價值交換的空間

「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來一趟,對於花蓮的回憶是片面的、零碎的、模糊的,但就是喜愛這邊的氛圍與環境」。

心地的爸爸是花蓮人,逢年過節放大假會回到花蓮的家,所以對於花蓮還是有很初淺的認識。但卻在這模糊的回憶中,她被花蓮所深深吸引。讓她在回到台灣時就能堅定確信的選擇「花蓮」作為創作的基地。

Wade,在畢業後去澳洲打工旅遊,並且在工作的過程認識一個同樣是來自台灣的花蓮人,而也因為這位初識的朋友讓他與花蓮「認識」到了現在。

從澳洲回來一段時間後,在澳洲認識的花蓮朋友找 Wade 來花蓮一同工作,並且從頭開始學習木工,邊工作邊學習,就這樣持續工作了 3 – 4 年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工作室內擺設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工作室內擺設-2

「每個人都是個體(一張臉),進入人與人的集合體後,能夠產生集合(logo三張臉),即使離開這個集合體後,仍保有個體性(一張臉),產生不一樣的幾何軌跡,可能性很多的那種可能。」,心地說到品牌 LOGO 代表的涵意。

這就像是兩個不同領域與專業的人相互合作,而最後產出的第三張臉就像他們共同創作的結晶。「異質性」是在整個訪問當中,心地與 Wade 時常提及的詞,他們希望在他們所建立的社群與空間當中,是擁有具有多樣性的人事物,讓想法能夠分享、交流並做到「價值的交換」。

心地笑著說許多人第一時間看到【東村 TungVillage】的品牌 LOGO 都覺得「宗教感」很強,但這個「宗教感」卻不謀而合的與他們所強調的「人」有很大的關聯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品牌LOGO

神秘且多樣的村落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的工作室地點位於花蓮吉安鄉的工廠區域當中,在某個鐵皮大門旁有一條小巷,往內一瞥,大大的三個藍色眼睛高掛在綠色的鐵皮上方,暖黃的燈光、錯落擺放的木頭擺飾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工作室入口

再往裡頭走一段路後,室內突然變得寬敞很多,挑高的鐵皮屋頂,長短、大小不同的木頭擺放在工作空間當中,銅製匾額上題刻著「佛光普照」,只是短短的兩分鐘就有許多讓人駐足觀察的細節存在其中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工作環境

「低調比較帥!」Wade 大笑著說道。

相信許多人在看到【東村 TungVillage】的社群或是他們的空間都能感受到他們自然散發出來的「神秘感」,並不刻意營造,只是專注的在做他們所喜愛且擅長的事物。可能這樣的低調、不張揚的個性也是因為身處在花蓮而默默的被影響吧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花蓮米老鼠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品牌主要的業務可分為「平面設計」及「木工」這兩大項目。心地在設計上用色較為大膽,具有她自身強烈的設計風格,而在 Wade 的木工作品上則強調了「實用性」,盡量換位思考,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深入探究該如何製作這項作品。

其實在先前講到的「異質性」這點,在【東村 TungVillage】的品牌上就有很好的體現,平面與木工的結合,不同領域的相遇與碰撞,在先前燈箱的設計、木板製圖設計等等都是。

花蓮 – 家一般的存在

「花蓮是一個像家一樣的地方,收容我的地方! 」、「花蓮是一個讓我找回原本的自己,以及讓我腳踏實地的感受我正在做的事」, Wade 與 心地相互說道。

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,可以讓心很平靜,從小生長在臺北的都市當中,每天面對快速湧入的資訊、訊息,慢性的麻痺,沒有真正的去感受自己在幹嘛或是做什麼,從話語用字中就能感受到心地與花蓮間的連結與感受是很強烈的。

雖說在整個訪問的過程中大多都是心地說的比較多,但是不管是心地或是 Wade 都能感受到他們兩位對於花蓮的喜愛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品牌創辦人 心地 Wade

心地與 Wade 在從事創作時並不會刻意要強調是為了花蓮,或是對花蓮有意義。而是先做好玩且有趣的事,帶來人與人的交流,當【東村 TungVillage】被看見,也順勢認識了花蓮。很開心在東台灣的花蓮有個「村」讓前來的人都能給予、創造並且交流。
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品牌毛筆字

「希望在我們建立的社群與空間當中,能擁有多樣性的人、事、物,讓想法能夠分享、交流並做到價值的交換。」
【東村 TungVillage】品牌創辦人 心地&Wade